忙著把所有家居變智能 創企問過消費者的意見嘛
幾年前人們就開始提出要制造能讀郵件、購物的冰箱,如今在科技行業,這個概念就是個笑話。每年一月,在拉斯維加斯世界最大科技展CES上,我們總能看到精準運作的原型設計,今年也不例外。Samsung給冰箱裝上了攝像頭,用戶能隨時掌握冰箱內部事物狀況;LG則給冰箱裝上了自動開門功能。
盡管制造商使盡了渾身解數,但很難說會有多少人會買這些東西,就像1999年伊萊克斯推出屏顯冰箱(那時媒體宣傳這款冰箱將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革命性的影響),2000年LG推出DIOS冰箱(“一次量子的飛躍”)照樣無一人問津一樣。聯網冰箱能給用戶帶來的邊際效用往往被過高的價格遮掩了。
然而,拋開所有冰箱不談,“智能家居”的發展中還有一股正在慢慢形成的趨勢,那就是:從前生活中“蠢笨”——即未聯網的物件,都將經歷一次大升級。
從恒溫器到門鎖,各個公司似乎是想把所有沒芯片的東西都裝上一個微型芯片。Philips讓燈泡有了連接家中WIFI的功能;Samsung承諾將在四年內對旗下家用電器全面智能化;Apple和Google都在開發能讓家居產品和智能手機互相對話的應用框架——兩年前Google曾花費32億美元收購了Nest,而Nest正是一家制造恒溫器和安全攝像頭的公司。
鑒于幾乎所有硅谷公司都在猛投所謂的物聯網行業,你可能會覺得智能家居的發展是大勢所趨,但遺憾的是,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。去年Deloitte曾做過一項調查,結果顯示,在英國,只有2%的家庭擁有智能恒溫器,智能照明系統,智能安全攝像頭和智能家電的普及率就更不用提了。只有1/20的人表示他們有意在明年買一個智能家居產品。